发布时间: 2024-01-10 来源: 人民网
人民网北京 9月16日电 (记者乔业琼)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,心脏停跳后,每耽误1分钟,存活率就可能暴跌10%。与其干等救护车,不如立刻动手——你的按压,可能就是患者活下来
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(记者乔业琼)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,心脏停跳后,每耽误1分钟,存活率就可能暴跌10%。与其干等救护车,不如立刻动手——你的按压,可能就是患者活下来的唯一希望。
心肺复苏操作要点:
一是确保安全。快速评估现场环境,确定无触电、火灾、坠物、交通等安全风险。
二是识别症状。轻拍患者双肩,在耳边大声呼叫患者,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。若无反应、无呼吸(或仅为濒死样喘息),则可初步判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。
三是立即呼救。一旦怀疑患者发生心脏骤停,应立即高声呼救和拨打120电话,并按照调度员指令实施救助。
四是胸外按压。让患者平躺在硬质平面上,跪在患者一侧,一手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(胸骨下半部),双手十指相扣;手臂伸直,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,深度至少5厘米(成人);让胸廓完全回弹,但手掌不离开胸壁,按压速度不少于100次/分钟。
五是开放气道。按压30次后,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异物,一手压额头,一手抬下巴,以开放气道(仰头举颏法)。
六是人工呼吸。捏住患者鼻子,用双唇包住其嘴,吹气1秒,观察胸廓是否隆起,连续2次。
七是体外除颤。如果有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按语音提示操作。
标准心肺复苏以30:2不间断循环开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,直至患者恢复呼吸或脉搏、AED分析心律、专业队伍抵达或施救者耗尽体力。
心肺复苏常见误区:
误区一:“我不是医生,法律不允许”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八四条规定: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,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。
误区二:“我会一点儿但做不好”
任何心肺复苏尝试都比什么都不做对患者有益,包括不完美的心肺复苏。
误区三:“按坏了怎么办”
正确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,但相比心脏停跳导致的极高死亡风险,用力按压为患者带来的获益要大得多。
误区四:“救护车来了再说”
心脏停跳4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时间,但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,不要等待救护车,只要怀疑心脏停跳,要毫不犹豫地立即实施胸外按压。
误区五:“我不想给别人做人工呼吸”
仅做胸外按压同样有效。
健康所系 生命所托
8月15日早8时,急诊科来了一位“腹痛”的患者,立即请外二科会诊,经查体,结合辅助检查诊断为:急性阑尾炎,建议患者入院手术治疗。
线上健身为美好生活添彩
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并非朝夕之功,破解发展中的瓶颈,靠的是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的决心和韧劲 轻点手机屏幕,各种运动场地5D实景效果图映入眼帘,通过健身地图一站式了解场地情况
患者送锦旗 真情暖人心
2022年9月27日上午,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部患者妈妈薛女士将写有“德艺双磬,名医家风”、“大医精诚,止于至善”的两面鲜红锦旗分别送给科室刘东红主任和赵俊平主
我院召开“公益性直肠癌
我院召开“公益性直肠癌筛查进社区”座谈会 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,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,近年来我国直(结)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趋势非常明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