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 2024-07-15 来源: 人民网
今年 7月15日入伏。中医专家介绍,“三伏”是“冬病夏治”的好时机,部分人群在此期间进行敷贴“三伏贴”、艾灸等治疗,能够有效防治虚、寒类疾病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
今年7月15日入伏。中医专家介绍,“三伏”是“冬病夏治”的好时机,部分人群在此期间进行敷贴“三伏贴”、艾灸等治疗,能够有效防治虚、寒类疾病。
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执行院长高铸烨说,“冬病夏治”是利用夏季气温高,在人体阳气较旺盛时,治疗因阳气不足、寒气太盛而易在冬季(气候寒冷时)发生或加重的疾病,通常“三伏天”里人体阳气最为旺盛,治疗效果更好。
高铸烨介绍,适合“冬病夏治”的疾病有以下几类:呼吸系统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反复感冒、慢性过敏性鼻炎等;消化系统疾病,如慢性胃肠炎、慢性胃炎、胃痛等;风湿骨病,如关节炎、骨质增生、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等;小儿体虚易感冒、反复咳喘、厌食、遗尿等;部分虚寒妇科病,如痛经、受凉后反复发作的盆腔炎等。此外,部分心绞痛阳虚寒凝患者也可“冬病夏治”。
“冬病夏治”通常采用哪些方法?人们最熟悉的当数“三伏贴”。高铸烨说,根据中医理论,夏季人体阳气在表,宜以养阳为主,此时毛孔开泄,运用敷贴,可使腠理宣通,驱使体内风、寒、湿邪外出。
“不止‘三伏贴’,内服中药、艾灸、拔罐、刮痧等也是‘冬病夏治’的常用方法,它们均以鼓舞正气来使药物疗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。”高铸烨说。
“冬病夏治”虽然对虚、寒类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,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。专家提醒,以下几种患者不宜“冬病夏治”:患非虚、寒引起疾病者,尤其是患湿热引起疾病者,有严重皮肤病和皮肤过敏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,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。
健康所系 生命所托
8月15日早8时,急诊科来了一位“腹痛”的患者,立即请外二科会诊,经查体,结合辅助检查诊断为:急性阑尾炎,建议患者入院手术治疗。
线上健身为美好生活添彩
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并非朝夕之功,破解发展中的瓶颈,靠的是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的决心和韧劲 轻点手机屏幕,各种运动场地5D实景效果图映入眼帘,通过健身地图一站式了解场地情况
患者送锦旗 真情暖人心
2022年9月27日上午,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部患者妈妈薛女士将写有“德艺双磬,名医家风”、“大医精诚,止于至善”的两面鲜红锦旗分别送给科室刘东红主任和赵俊平主
我院召开“公益性直肠癌
我院召开“公益性直肠癌筛查进社区”座谈会 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,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,近年来我国直(结)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趋势非常明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