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医服务

就医服务

下面部或胡须样血管瘤

血管瘤是一种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胚胎性良性肿瘤。由中胚叶的正常血管组织过度增殖所致,婴幼儿发病率较高,面部多见。...

外一科 | 2020-06-10 12:36
三伏贴  冬病夏治

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“冬病夏治”,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,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,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,如果此时使用中药贴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,可以扶阳驱寒...

未知 | 2020-06-01 17:18
长期手麻木,小心七种疾病!

一、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、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的,以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。 临床中,神经根型颈椎病...

未知 | 2020-05-27 20:20
了解自身健康 重视体格检查

健康体检是面对绝大多数没有主观症状的受检者,通过医学检查尽可能早期发现不易察觉的疾病或疾病隐患,从而达到有病早治、无病预防的目的;而看病检查是根据患者......

未知 | 2020-05-24 14:44
早期识别糖尿病足

众所周知,糖尿病足已经被列入十大糖尿病并发症之一。它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。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(或)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,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...

未知 | 2020-05-22 18:12
巨大型婴幼儿血管瘤

巨大型婴幼儿血管瘤多见于早产婴儿、孕母孕期服用黄体酮药物及多胎出生婴儿,这些情况下血管瘤生长往往比较迅速,患儿体重低、黄疸等情况给治疗也带来了极大困难......

外一科 | 2020-05-19 16:52
特殊类型的“鲜红斑痣”——新生儿红斑

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,老百姓常称之为“红胎记”,皮损常在出生时即存在,表现为境界不是很清楚的“地图”样红斑,多好发于面、颈和头皮,大多为单侧性,有时累及黏膜........

外一科 | 2020-04-29 16:08
自我血糖检测

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,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,用以评估餐前、餐后血糖、锻炼、用餐、情绪变化等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,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,并制定个.........

护理部 | 2020-04-26 19:14
婴儿血管瘤的分类与治疗

婴儿血管瘤是婴儿常见良性肿瘤,临床发病率为3-7%,所有病变在出生后几周内即可出现,先天发病者罕见。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-4倍,白色人种、早产儿、低体重儿及孕期使用黄体酮......

外一科 | 2020-04-22 14:21
什么是便秘?

便秘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,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大便次数减少和粪便干燥难解。一般每周排便少于2—3次(所进食物的残渣在48小时内未能排出).........

护理部 | 2020-04-19 04:19

缺乏运动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

  • 有数据显示,我国已经超越印度等“糖尿病大国”,成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,目前共有1亿多人为该病所困扰。就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“大军”日益壮大的同时,青少年儿童糖

天热乏力?提神你需要维生素B族

  • ​入夏以来多日气温居高不下,你是否感觉到四肢乏力、昏昏欲睡,一工作就想睡觉,饭吃到一半就困了?

糖尿病人可以吃火锅吗?做好这几点,想吃就能吃

  • 骨汤的、麻辣的、牛油麻辣锅、清汤的、菌汤的、三鲜的、咖喱的、番茄的……这么多的锅底摆到面前的时候,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? 好多人认为,糖尿病就是吃出来的,因此糖尿病

多方合力破解“老年节后空巢症”

  • 春节过后,一些老年人在情绪和心理上一时适应不了这种反差,便出现了心情低落、情绪抑郁、疲惫无力、食欲不振、失眠、烦躁等症状,专家谓之“老年节后空巢症”。

国家卫健委: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.93岁

  •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日召开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——我们这十年”系列新闻发布会,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进展与成效。

每天小酌一杯或致老年痴呆

  • 英国科学家对约2.1万英国人开展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,每天只喝一小杯葡萄酒都有可能导致患上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病。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研究表明,饮酒会抑制一种控制人体对矿物

一到换季就失眠?4个科学方法,助你一觉到天明

  • 最近是不是总在深夜“仰望天花板”?明明身体很累,脑子却异常清醒?数羊数到一千只,反而越数越心慌…… 别怀疑自己,也别硬扛!这很可能不是你的错,是“换季失眠”在作祟!

溃疡性婴幼儿血管瘤

  •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,出生后快速增生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。由于增生期血管瘤病灶的大小、部位、增生速度的多样 性,因而存在许多并发症的风险。

我国新冠特效药有了“时间表”

  • 人人都想要健康,而健康身体的一个重要基础,是按时吃饭,一日三餐规律饮食。那么,营养专家眼里的按时吃饭,究竟是几点呢? 人体消化吸收食物的时间,决定了一日需要三餐,且

创新解纷途径 减少噪声困扰

  • 失眠、焦虑、烦躁、神经衰弱……你是否曾被噪声困扰?据统计,2020年,噪声扰民问题数量在“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”高居第二位。